企業(yè)展示

CDE公開征求 |《脂質體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藥審中心在中國藥品監(jiān)管科學行動計劃第一批重點項目“納米類藥物安全性評價及質量控制研究”的研究中,已起草并發(fā)布了納米藥物質量控制、非臨床藥代動力學、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三個技術指導原則。但是,不同類型的納米藥物具有其不同的特性,需要探索細化不同類型納米藥物的研究策略。納米藥物中很重要的一類為載體類納米藥物,其中粒徑處于納米級的脂質體藥物是一類具有代表性的載體類納米藥物。
為了更科學地引導藥物研發(fā),探索建立脂質體藥物監(jiān)管標準,藥審中心在中國藥品監(jiān)管科學行動計劃第二批重點項目“納米類創(chuàng)新藥物、醫(yī)療器械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控制評價研究”(藥物部分)的研究中,針對脂質體藥物進行重點研究,通過前期廣泛調研,在項目子課題組撰寫初稿的基礎上,藥審中心撰寫形成了《脂質體藥物質量控制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脂質體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現(xiàn)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
我們誠摯地期待社會各界對征求意見稿提出寶貴意見并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后續(xù)完善。征求意見時限為自發(fā)布之日起1個月。

您的反饋意見請發(fā)到以下聯(lián)系人的郵箱:

質量控制指導原則:

聯(lián)系人:章俊麟zhangjl@cde.org.cn,石勇平 shiyp@cde.org.cn

非臨床藥代指導原則:

聯(lián)系人:黃芳華huangfh@cde.org.cn,付淑軍fushj@cde.org.cn

感謝您的參與和大力支持!


 附件:1. 脂質體藥物質量控制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

           2. 脂質體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

           3. 脂質體藥物質量控制和藥代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起草說明

           4.征求意見反饋表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2023年3月14日 



目錄

一、概述

二、整體考慮

三、脂質體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

(一)受試物

(二)研究內容

2.1 吸收

2.2 分布

2.3 代謝

2.4 排泄

2.5 藥物相互作用

2.6脂質體材料

(三)生物樣本分析

3.1 生物樣本中的穩(wěn)定性

3.2 生物樣本處理方法

3.3 分析方法及驗證

(四)數(shù)據(jù)分析及評價

四、其他需關注的問題

(一)不同給藥途徑脂質體藥物的特殊考慮點

(二)PEG化長循環(huán)脂質體的特殊考慮點

(三)細胞水平研究

(四)不同申報情況的考慮

五、參考文獻

Part.1

概述

脂質體系指類脂雙分子層形成的微小囊泡。脂質雙分子層內部為水相隔室或被水相隔開,其粒徑大小可以從幾十納米到幾十微米。脂質體藥物系指將一種或多種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包載于脂質體的脂質雙分子層內或(和)水相內而形成載藥脂質體的一類藥物制劑。其中,粒徑處于納米級的脂質體藥物是一類具有代表性的載體類納米藥物。

與普通藥物制劑相比,脂質體通過對藥物的包載、結構組成的調整和表面的修飾,可以提高藥物的體內外穩(wěn)定性、改變活性成分的體內過程,進而可能改善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以期實現(xiàn)藥物的減毒、增效或(和)患者順應性的提高。因此,對脂質體藥物進行科學和全面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獲得基本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闡明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簡稱ADME)的過程和特征,揭示其在體內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能夠為設計和優(yōu)化臨床試驗給藥方案提供有關參考信息,在脂質體藥物研究開發(fā)的評價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脂質體藥物的組成、結構、尺寸、表面性質、藥物包封率、存在形式等可能顯著影響其穩(wěn)定性、藥物釋放以及脂質體-生物膜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關脂質體藥物的組成、特點等相關信息參見《脂質體藥物質量控制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主要適用于化學藥物脂質體產(chǎn)品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包括創(chuàng)新藥、改良型新藥和仿制藥。另外,部分脂質體仿制藥可參考個藥指導原則(如適用)。雖然單抗、多肽或小分子等配體修飾形成的主動靶向脂質體藥物以及環(huán)境響應類脂質體藥物在國內外已有研究,但情況復雜,本指導原則暫不包括此類脂質體藥物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但整體思路和部分共性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可借鑒本指導原則,并根據(jù)品種具體特點進行相應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

本指導原則在參考國內外已上市脂質體藥物的相關信息、相關指導原則、科研文獻等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脂質體藥物的研發(fā)現(xiàn)狀而起草,主要關注脂質體藥物特有的技術要求,旨在為脂質體藥物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提供技術指導,促進脂質體藥物的合理開發(fā)和有效監(jiān)管。

本指導原則的起草基于當前對脂質體藥物的科學認知,隨著科學研究與技術的進展和經(jīng)驗積累,相關內容將不斷完善和適時更新。

Part.2

整體考慮

藥物以脂質體劑型給藥后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如表觀分布體積、清除率或在機體不同組織中的分布情況等)可能與其以普通劑型給藥后的特征明顯不同,這會導致脂質體藥物制劑與其對應的普通制劑在藥效或安全性上出現(xiàn)明顯差異。因此,在開展脂質體藥物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時,應注意比較其與對應的普通藥物制劑在藥代動力學特征上的異同,以此更好地了解脂質體藥物的特點。

脂質體藥物在遞送至組織后,通常通過以下過程發(fā)揮藥效作用:脂質體藥物到達靶組織/靶部位后釋放活性成分,或活性成分自脂質體釋放后到達組織/靶部位。

一般而言,脂質體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可能取決于:(1)包封活性成分的脂質體藥物自身的清除;(2)包封的活性成分自脂質體中的釋放速率;(3)未包封活性成分的清除和代謝;(4)脂質體藥物的分布(器官和/或組織分布的變化以及分布的活性成分的量);(5)脂質體或活性成分與血漿或血清蛋白、血細胞或血管內皮的相互作用等。

由于脂質體的質量屬性(如大小、表面電荷、形態(tài)和表面修飾等)可能影響脂質體藥物的體內分布,因此研究質量屬性和體內分布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證明脂質體藥物的合理性。

除此之外,與其他載體類納米藥物相比,脂質體藥物具備自身特征,包括以兩親性脂質作為主要載體材料,具有脂質雙分子層和囊泡樣結構(包括小單層脂質體、大單層脂質體、多層脂質體、多囊泡脂質體),藥物在脂質體中具有獨特的空間分布和存在形式,因此,脂質體藥物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具有其特殊性。

脂質體藥物非臨床代動力學研究的一般原則可參照已發(fā)布的相關技術指導原則[如ICH S3(S3A和S3B)、M3(R2)等],具有納米藥物屬性的脂質體藥物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可參照《納米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本指導原則對脂質體藥物需要特殊關注的內容進行描述補充。

Part.3

脂質體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

脂質體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行為可能與相同活性成分的非脂質體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行為有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對產(chǎn)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產(chǎn)生明顯影響。在研究脂質體藥物藥代動力學時,應合理選擇動物種屬(必要時選擇合適的動物模型),并應考慮脂質體藥物的預期臨床應用、脂質體組成、活性成分的性質以及血藥濃度和組織分布,包括活性成分和脂質體藥物在靶器官和/或組織、具有毒性的非靶器官中的蓄積和滯留等。

對于特殊功能修飾的脂質體,如配體或抗體表面修飾的主動靶向脂質體,應考慮針對這些特殊功能進行驗證。在選擇動物種屬和/或模型時,應充分考慮所選動物種屬與人之間的差異可能帶來的影響。

脂質體藥物在進入體內后,載藥脂質體-游離型藥物-載體材料三者始終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該動態(tài)過程與脂質體藥物體內行為、藥效作用和毒性反應密切相關。載藥脂質體是游離藥物的儲庫,在靶組織的游離藥物則是脂質體藥物藥效的物質基礎,而解聚的載體材料或非靶組織分布的游離藥物可能與脂質體毒性反應相關。
因此,充分了解脂質體藥物各形態(tài)組分的體內藥代動力學信息,對其非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受試物

脂質體藥物的組成、結構、尺寸、表面性質、藥物包封率及存在形式等可能顯著影響其穩(wěn)定性、藥物釋放以及生物相互作用等,因此需特別關注受試物的質量屬性。

應采用工藝相對穩(wěn)定、能充分代表臨床擬用樣品的脂質體藥物的受試物開展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

受試物在貯存、運輸、配制和測定過程中,其性質有可能發(fā)生變化(如聚集、泄漏、結構破壞等),從而導致動力學行為改變,而不能真實反映脂質體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因此,在上述過程中需確保受試物的相關性質不發(fā)生明顯改變。

基于脂質體藥物的特殊性,對受試物的其他要求參見《脂質體藥物質量控制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二)研究內容

2.1 吸收

現(xiàn)有的脂質體藥物多為靜脈給藥,但也存在其他給藥途徑,包括口服、吸入、經(jīng)皮和透皮、肌肉或皮下注射、鼻腔和眼內給藥途徑等。脂質體藥物與載體類納米藥物的吸收特征相似,因此可參照載體類納米藥物吸收研究要求開展脂質體藥物的載藥脂質體、活性成分和載體材料體內吸收動力學試驗。

應使用合適的動物種屬和/或模型,選取合適的劑量,并根據(jù)給藥方式,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選擇合理的時間點和持續(xù)時間進行采樣,測量藥物濃度,分析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包括:最大血藥濃度(Cmax)、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半衰期(t1/2)等。應討論脂質體藥物制劑引起活性成分的藥代動力學變化。

在靜脈給藥的情況下,應特別關注初始分布相內(如,15分鐘以內)的生物樣本采集,盡可能準確地獲取藥代參數(shù),以更好地描述脂質體藥物在體內的藥動學特征,并評估脂質體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穩(wěn)定性。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化脂質在脂質體中作為載體材料被廣泛應用,含有PEG化脂質的脂質體藥物可能存在“加速血液清除”(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ABC)現(xiàn)象。因此,此類脂質體藥物在多次給藥試驗時,需要關注ABC現(xiàn)象,及是否存在抗PEG抗體。當存在ABC現(xiàn)象時,PEG化脂質體在注射給藥后清除較快,更應關注采血時間點的合理設計。

2.2 分布

脂質體藥物的體內分布研究與載體類納米藥物聚焦的問題基本相同,需重點關注載藥脂質體-游離型藥物-載體材料多種形態(tài)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應評估脂質體藥物在與擬定臨床用途和給藥途徑相關的靶器官和/或組織中的分布。

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關注血液中游離型藥物/負載型藥物以及組織中總藥物的暴露量,但是,靶組織與其他非靶組織中的藥物濃度,特別是游離藥物濃度,是評價脂質體藥效和毒性的關鍵,因此建議進行脂質體藥物組織中游離型藥物/負載型藥物的測定。

在組織分布研究時,參考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的變化趨勢,選擇至少3個時間點進行采樣(包括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另外,應根據(jù)給藥途徑選擇具有重要功能的器官,如:涉及藥效和毒性的器官、與清除有關的重要器官、易于蓄積的器官(如肝、脾、腎、骨髓、肺和心臟)、受血-組織屏障保護的器官(如腦、胎盤和睪丸等)。一些具有特殊毒性器官的脂質體藥物,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試驗方案。

此外,對于表面上含有配體或抗體的主動靶向脂質體藥物,應同時關注這些特殊功能修飾所引起的其在靶器官/組織及其他器官/組織中的分布差異。

2.3 代謝

脂質體負載的活性成分或構成脂質體的載體材料,在脂質體藥物的尺度效應下,可能會呈現(xiàn)出與游離狀態(tài)不同的分布和轉運特性,導致其分布的組織、細胞及細胞器與游離狀態(tài)下有所不同,并且因而可能產(chǎn)生新的代謝途徑以及代謝產(chǎn)物。因此,應確定活性成分和載體材料的主要代謝/降解途徑和機制,并對其代謝/降解產(chǎn)物進行表征/鑒定。

當脂質體藥物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具有生物活性時,需要對血液、血漿或血清(建議也包括器官和/或組織)中活性代謝產(chǎn)物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并建議進行多次給藥以考察蓄積情況,必要時進行毒代動力學研究。

對于某些脂質體藥物,其負載的活性成分在被脂質體轉運并釋放至生物環(huán)境中后會被迅速代謝,測定游離型藥物可能存在困難,可以用其代謝產(chǎn)物間接研究游離型藥物的藥代動力學。

2.4 排泄

脂質體的理化性質,如脂質體成分、尺寸、電荷以及表面修飾等,在其體內清除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脂質體藥物的排泄特征與載體類納米藥物相似,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藥物或載體材料并不以原形進行排泄,需要鑒定其代謝產(chǎn)物,然后根據(jù)藥物或載體材料的具體情況對其開展排泄研究。

2.5 藥物相互作用

脂質體藥物進入體內后,載藥脂質體、游離型藥物、載體材料都可能會對代謝酶和轉運體產(chǎn)生影響。聯(lián)合用藥時,可能發(fā)生基于載藥脂質體、游離型藥物、載體材料與其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帶來潛在的安全性風險。因此,應根據(jù)脂質體藥物與其相應的普通制劑藥代動力學特征的差異,考察脂質體藥物的藥物相互作用風險。若缺乏普通制劑的藥物相互作用研究資料,應首先考察活性成分對藥物代謝酶和轉運體的影響及其聯(lián)合用藥時的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載藥脂質體進入機體后,可能會與蛋白發(fā)生結合,在其表面形成蛋白冠,進而影響載藥脂質體的藥物釋放、血液循環(huán)時間、靶向性、生物分布、免疫反應、細胞攝取和毒性等行為。因此,鼓勵進行載藥脂質體蛋白冠的表征。

2.6 脂質體材料

脂質體藥物中不同類型的脂質體材料,由于其理化性質的特殊性,可能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進而影響脂質體藥物在體內的生物學行為和藥理學特性等,甚至可能引起藥物突釋而產(chǎn)生安全性問題。因此,對于新的脂質體材料,或藥代動力學資料缺乏或不足的脂質體材料,建議對其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在研究時,應關注脂質體材料本身與其脂質體形態(tài)的體內命運可能不同。

如脂質體處方成分的類別和結構與先前研究過的脂質體藥物所用材料相同時,可提供已有的相關數(shù)據(jù)。如脂質體處方成分的類別相同,而結構與之前研究過的脂質體藥物所用材料不同時,由于結構改變可能會對脂質體的分布、代謝等藥代行為產(chǎn)生影響,建議必要時對此類脂質體材料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

(三)生物樣本分析

應開發(fā)合適的能夠測定生物樣本中藥物濃度(總濃度和/或游離型藥物濃度,必要時為負載型藥物濃度)的分析方法。

3.1 生物樣本中的穩(wěn)定性

應對脂質體藥物在適當動物種屬的全血或血漿、其他體液、排泄物、生物組織勻漿液等中的體外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同時,應對脂質體藥物在分析試驗條件下(如鹽濃度、pH 值、溫度或加入的其他試劑等)的體外釋放行為進行研究。觀察指標包括脂質體藥物泄漏或釋放情況、載體材料降解情況等。

3.2 生物樣本處理方法

生物樣本在采集之后的貯存、運輸、凍融過程中應當保證樣本的穩(wěn)定。如在上述過程無法中保持脂質體的穩(wěn)定性,在采集樣本后,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如加入穩(wěn)定劑,或將脂質體釋放的游離藥物/載體材料與脂質體藥物進行分離后再分別進行貯存等,以避免在冷凍貯存過程中脂質體發(fā)生破裂,干擾后續(xù)脂質體藥物不同組分的測定。

脂質體藥物在進入體內后,活性成分一般會以游離型藥物與負載型藥物的形式存在,在進行生物樣本分析時需要對二者進行有效分離。分離生物樣本中游離型/負載型藥物的常用方法包括平衡透析、超速離心、超濾、固相萃取、排阻色譜、柱切換色譜等。選取的分離方法應防止脂質體制劑在分離的過程中發(fā)生泄漏或破裂。

此外,在游離型和負載型藥物分離過程中,應對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與負載型藥物進行區(qū)分??梢圆捎猛凰匦U蚱渌椒ǐ@得不同藥物形態(tài)的真實濃度。

組織分布研究中,脂質體藥物極易在組織處理過程中發(fā)生滲漏或破裂,所以應注意脂質體樣本在組織樣本處理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

3.3 分析方法及驗證

試驗時需根據(jù)脂質體藥物制劑的具體情況采用合適并經(jīng)過驗證的分析方法?;钚猿煞?、載藥脂質體和載體材料的常用分析方法可參見《納米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建立脂質體藥物生物樣本分析方法時,應考慮載藥脂質體以及載體材料對方法的影響。需要關注的是,校正曲線和質控樣本的制備和處理應模擬給藥后載藥脂質體、游離型藥物、負載型藥物、載體材料的體內實際狀態(tài)(真實場景)。

分析方法學驗證內容參照相關指導原則。

(四)數(shù)據(jù)分析及評價

應有效整合各項試驗數(shù)據(jù),對測定獲得的脂質體藥物的游離型藥物、負載型藥物、總藥物濃度進行比較分析,對上述三種形態(tài)分別進行非房室/房室模型參數(shù)的求算,如用計算機處理數(shù)據(jù),應注明所用程序的名稱、版本和來源,并對其可靠性進行確認。

鼓勵根據(jù)脂質體藥物體內游離型藥物濃度、負載藥物濃度兩者之間的時程變化過程建立整體生理藥代動力學或最簡生理藥代動力學模型來描述體內游離型藥物和負載型藥物兩者之間的轉化過程,以及血漿、靶組織和非靶組織的藥物分布動力學時程關系。

其他可參照《納米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相關部分。

Part.4

其他需關注的問題

(一)不同給藥途徑脂質體藥物的特殊考慮點

對于不同給藥途徑的脂質體藥物,在進行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時,除了上文所涉及的研究內容外,尚需要關注以下內容:對于局部給藥的脂質體藥物,在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評價中應關注脂質體藥物全身的吸收、組織分布與蓄積情況。同時,與一般給藥途徑相比,局部給藥通常會導致局部器官或組織濃度過高,進而可能導致潛在的毒性,應根據(jù)不同的給藥途徑具體分析。

(二)PEG化長循環(huán)脂質體的特殊考慮點

含有PEG化脂質的脂質體可以在體內保持長循環(huán),但在重復給藥時可能會發(fā)生ABC現(xiàn)象,并且還可能減少細胞對脂質體的融合和內吞,降低脂質體的內體逃逸效率。因此,建議在體外對血漿中長循環(huán)脂質體中的PEG化脂質進行脫落動力學研究。

(三)細胞水平研究

許多脂質體負載著作用于細胞內靶點的藥物,此類脂質體藥物能否高效地進入靶細胞,能否在靶細胞內快速釋放藥物,釋放出的游離藥物能否與靶點有效結合,以脂質體的形式進入細胞后能否減少靶細胞中的藥物外排,這些都是影響脂質體藥物發(fā)揮藥效的關鍵因素。在脂質體處方研究過程中,鼓勵對載藥脂質體的胞內轉運過程進行研究。

(四)不同申報情況的考慮

對于已上市的藥品通過制劑技術改造形成的改良型脂質體藥物、已上市脂質體藥物的仿制藥,研究思路與納米藥物相似,具體內容參見《納米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Part.5

參考文獻

[1]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Liposome Drug Products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Human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and Labeling Documentation. 2015.

[2]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Considering Whether an FDA-Regulated Product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2014.

[3]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Drug Products, Including Biological Products, that Contain Nanomaterials. 2022.

[4] EMA. Data requirements for intravenous liposomal products developed with reference to an innovator liposomal product. 2013.

[5] MHLW. Guid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posome Drug Products. 2016.


[6] NMPA. 納米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2021.




*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原文,下載附件

*查看更多信息請登錄CDE官網(wǎng)



   —關于有濟醫(yī)藥—

    
天津有濟醫(yī)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簡稱有濟醫(yī)藥)是凱萊英醫(yī)藥集團(股票代碼:002821.SZ / 06821.HK)旗下聚焦于新藥的藥理、毒理、藥代評價領域,為創(chuàng)新藥物研發(fā)提供早期成藥性篩選、臨床前藥理毒理整包評價、臨床階段臨床藥理學研究與生物樣品檢測服務的CRO公司??偛课挥谔旖蚪?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在上海浦東新區(qū)自貿壹號生命科學園設有實驗室,總設施面積超過13000㎡。

    
有濟醫(yī)藥憑借對國內外法規(guī)的深層理解、對藥物開發(fā)與評價策略的精準分析、豐富的新藥評價實戰(zhàn)經(jīng)驗、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為國內外新藥研發(fā)機構和制藥企業(yè)提供覆蓋藥理、毒理、藥代評價的全流程、一站式臨床前及臨床研究技術服務。

業(yè)務聯(lián)系:13636617420

招聘聯(lián)系:18920495817

網(wǎng)址:http://yugenmed.com



會員登錄

返回頂部

注冊

姓名*

公司名稱*

郵箱*

電話號碼*

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您想咨詢的業(yè)務*

登錄

電話號碼*

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注冊賬號

完善信息

公司名稱*

姓名*

郵箱*

您想咨詢的業(yè)務*

注冊須知

注冊賬號

部分本平臺服務僅向注冊用戶提供,如果您使用本平臺提供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進行視聽、文字等內容的上傳及傳播等,請先根據(jù)本協(xié)議及其他本平臺規(guī)則提示的規(guī)則、流程注冊成為注冊用戶,并確保注冊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及完整性,如果上述注冊信息發(fā)生變化,您應及時更改。

您應對注冊獲得的本平臺賬號(以下簡稱“賬號”)項下的一切行為承擔全部責任,不得侵犯包括但不限于本平臺在內的任何主體的合法權益。

您理解并同意,您僅享有賬號及賬號項下由本平臺提供的虛擬產(chǎn)品及服務的使用權,賬號及該等虛擬產(chǎn)品及服務的所有權歸本平臺所有(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未經(jīng)本平臺書面同意,您不得以任何形式處置賬號的使用權(包括但不限于贈與、出借、轉讓、銷售、抵押、繼承、許可他人使用)。如果本平臺發(fā)現(xiàn)或者有合理理由認為使用者并非賬號初始注冊人,本平臺有權在不通知您的情況下,暫停或終止向該注冊賬號提供服務,并注銷該賬號。

您應妥善保管賬號信息、賬號密碼以及其他與賬號相關的信息、資料。如因您的原因,造成賬號信息、資料、數(shù)據(jù)的變動、滅失或財產(chǎn)損失等,您應立即通知本平臺并自行承擔相關法律后果。



本平臺上的內容

本平臺上的內容是指經(jīng)由本平臺提供的服務,以上傳、張貼或任何其他方式傳送或傳播的任何資訊、資料、文字、軟件、音樂、音頻、照片、圖形、視頻、信息、鏈接或其他資料,無論系公開還是私下傳送(以下簡稱“內容”),內容提供者、上傳者應對其提供、上傳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如果給本平臺造成損失的,還應向本平臺承擔賠償責任。對于第三方因用戶上傳的內容向本平臺主張權利的,本平臺有權在不事先通知內容提供者、上傳者的情況下直接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

您在本平臺上傳或發(fā)布的內容,您保證對其享有合法的著作權或相應授權,本平臺有權展示、散布及推廣前述內容。

為提高您內容曝光量及發(fā)布效率,本平臺將額外為您提供全球范圍內的展示和推廣服務,您同意您在本平臺的賬號所發(fā)布的全部內容均授權本平臺以您的賬號同步至本平臺運營的全部產(chǎn)品,包括但不限于PC、平板、手機、電視、機頂盒、可穿戴設備等全部客戶端軟件和/或網(wǎng)站。同時,您允許本平臺在同步并展示內容時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進行必要的處理(包括但不限于翻譯、匯編、改編等)。您在此確認并同意,本平臺有權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在與上述內容、本平臺產(chǎn)品及相關服務、本平臺和/或本平臺品牌有關的任何宣傳、推廣和/或研究中以適當?shù)姆绞介_發(fā)和使用上述內容(全部或部分)。